騰訊
當年馬化騰創業突見成效的時候,急需資金購買服務器和為員工開支,當時準備尋找國外風險投資,idg和盈科數碼以各占騰訊20%股份的代價向騰訊投資了220萬美元。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%。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,為騰訊日后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。那是1999-2000年左右。
2001年6月,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%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,以110萬美元的投資,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余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,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。
起源于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,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,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,年營業額約2.5億美元,市值40多億美元,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。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,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。
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%騰訊股權的同時,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%的股份。但是顯然,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,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。
此后的2002年6月,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.5%的股份出讓給mih,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占46.3%、mih占46.5%、idg占7.2%。
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,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,在mih短暫控股時期,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,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并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。
直到2003年8月,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余股權悉數購回,并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,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,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%的股權結構。
最近嘛,就不太清楚了,應該沒有太大變動了。
開個港股賬戶就行,現在在國內好多證券公司就可以開,有分公司的那種
1.打開股票軟件,如果沒有股票軟件,推薦下載“牛股王”,在搜索欄搜索“騰訊控股”。
2.點擊進入“騰訊控股”后,點擊“交易”,點擊“買入”。
3.根據股票信息,輸入購買的價格和數量,點擊“買入”,點擊“確認買入”。
我來幫TA回答